你所在的位置:首页>实践育人

品读监察文化 感悟廉政清风

2024-07-06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推进的重要意义,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要性。平遥察院博物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精准的定位和多元的举措,在新时代红色革命廉政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筑梦·青春队于2024年7月5日组织前往平遥察院博物馆。

实践团刚抵达平遥察院博物馆,恢宏肃穆的“察院”二字便映入眼帘,未入其中,先闻其名。大家在门前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平遥察院建于明正统年间,是明清时期朝廷及省府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也是古代“八府巡按”、“钦差大臣”的办公场所,是全国现存规制最完善、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唯一县级察院。

漫步院内,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象征"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獬豸(xiè zhì)神兽端坐其中,这是传统法制文化与古代装饰艺术相融合的产物。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先后参观了“监察史鉴”、“监察法制”、“监察巡视”、“鉴古察今 继往开业”、“御史文化”、“监察专案”、“监察名人馆”等七个篇章。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团聆听了中国监察机关的发展历史,了解了数位古今监察名人,他们身上文人谏官的气节令人钦佩,一句“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振聋发聩。通过认识中国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以及机构设置,建立起对“监察”二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巍巍中华,浩浩长歌,悠悠岁月,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廉者秉持廉正之心,践行廉洁之举,力摒污浊之暗,璀璨耀亮清朗之世,其风范令人赞叹。筑梦·青春队于现场饱含深情地诵读《廉洁颂》,声声颂廉,犹如澄澈清泉,明澈心境。《廉洁颂》以廉洁为主旋律,深刻彰显清正廉洁的丰富内涵,以清正廉洁的崇高精神,激昂鼓舞新时代青年。

“清廉”顾名思义,“清”字清正无邪,意味着为人的坦荡磊落,“廉”字廉洁自律,意味着处世的坚守原则。孟德斯鸠曾言:“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看似普普通通的“清廉”二字,恰如照亮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

随后,实践团成员纷纷投入到“廉”字主题剪纸作品的活动中。每个人都神情专注,手指灵活地操纵着剪刀,在纸张上细致地裁剪,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使实践团成员们深深受到了清廉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通过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将抽象的“廉”字具象化、生动化,使廉政文化更直观、更富感染力,深入人心。

此次察院研学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代监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制度演变中洞悉历史的智慧,还能通过众多真实案例和生动展示,深刻体会到廉政对于社会公正、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同时,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符号,也使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追求公正廉洁的精神。